-
白鷺鷥
- 全身白色羽毛,有長腳的樹棲性鳥類。
- 有大、中、小三個不同的物種,小的長大還是小的,不會變成中的或大的。如同壁虎長大不會變成攀木蜥蜴。
- 有可愛童謠:「白鷺鷥車畚箕,車到溪仔墘,跋一倒,抾著二先錢。一先儉起來好過年,一先買餅送大姨」。
-
白頭翁
- 城市三寶之一,常成群出現於校園、公園與林間,喜居樹頂鳴叫。
- 俗稱「白頭殼仔」,主要特徵是頭上那撮顯眼的白毛。
- 叫聲「巧克力-巧克力-」或像「雞骨頭加酒-雞骨頭加酒-」。
-
綠繡眼
- 體型雖嬌小,鳴聲卻清脆好聽,別名「青笛仔」。
- 全身羽毛黃綠色,但眼睛周圍有白色眼圈而得名。
- 城市三寶之一,在本島樹叢間十分常見的鳥類之一。
-
麻雀
- 以往被誤會是害鳥,其實牠會幫行道樹或公園綠地除去害蟲。
- 棲宿於房屋簷瓦之間,故有別名「厝角鳥」。
- 城市三寶之一,俗語說:「麻雀雖小,五臟俱全」也是因之得名。
-
五色鳥
- 羽毛多彩繽紛,又名台灣擬啄木,為新竹縣鳥。
- 叫聲似和尚敲打木魚「叩叩叩…」的聲音,羽毛又漂亮,故又有「花和尚」之稱呼。
- 喜歡吃害蟲,牠的消化作用可以促進種子的發芽,確為林木種子傳播者。
-
灰面鷲
- 大型猛禽類,十月過境台灣往南飛,稱為「國慶鳥」。
- 四月間又由南往北返,再次過境本島,我們又稱牠為「南路鷹」。
- 四月間逢清明節,故又有「清明鳥」及「掃墓鳥」之稱呼。
-
大冠鷲
- 大型猛禽留鳥,以蛇為主食,又稱為「蛇鷹」、「蛇雕」。
- 頭上明顯白色雜斑的冠羽,生氣或威嚇敵人時會豎起來,看似更威武兇猛。
- 食物塔頂端的生物,環境的一種指標。牠的存在代表附近有完整健全的自然環境。
-
斑頸鳩
- 灰褐色的體毛,頸部有白珠斑而得名。
- 閩南語叫「斑甲」,其叫聲「咕-咕咕-咕-咕」。
- 鴿子兄弟,家鴿俗稱「粉鳥」,野鴿就是牠。
-
赤翡翠
- 稀有過境鳥,產地在印度,單獨行動,全身橙紅、紫、藍、紅色,非常亮麗。
- 停棲時不停擺動頭部或尾羽,飛行時振翅迅速,直線穿梭於樹林間。
- 飛行時宛若林中穿梭的紅寶石,易遭猛禽毒手,真可謂懷璧其罪啊!
-
翠鳥
- 台灣普遍之留鳥,有「魚狗」、「魚虎」、「魚獅」、「釣魚翁」之俗名。
- 通常棲坐於水邊樹枝上等待獵物(小魚)。
- 一般鳥類通常在樹上築巢,牠卻以水邊崖壁或堤防掘洞為巢。
-
喜鵲
- 台灣常見之留鳥,雜食性,甚至垃圾也吃,叫聲「夾卡-夾卡-」。
- 和烏鴉相似卻有不同命運,大概是因為名稱及其外型較為討喜吧!
- 台灣和金門均俗稱呼「客鳥」,牠們來自對岸之客也。
-
綠頭鴨
- 人類現在飼養的鴨子是由牠圈養經過品種改良而來。
- 「鴨不可貌相」牠飛行時速可達65公里,是第五快的鳥類。
- 睡覺時睜一眼、閉一眼,可幫助脫險,亦是潛水高手。
-
貓頭鷹
- 在黑暗中有銳利視力,有「黑夜魔神仔」之稱。
- 頭部能180度轉向後方,臉部可上下顛倒轉動。
- 台灣原住民將其視為靈鳥、守護神,帶來喜訊,是吉祥的象徵。
-
中國樹蟾
- 喜歡在雨中站在高杆作物葉片上歌唱。
- 超可愛的「蒙面小盜」或「忍者龜」,俗稱「綠猴」、「雨怪」。
- 「蛙皮蟾骨」所以就自然而然成一科-「樹蟾科」。
-
獨角仙
- 屬完全變態的昆蟲,即經歷「卵-幼蟲-蛹-成蟲」四個階段。
- 生存時間幼蟲比成蟲長,而且長很多。
- 幼蟲白色,攝食腐植土和堆肥(一種有機土,通常是落葉腐爛而成)。
-
赤腹松鼠
- 晨昏活動,機靈敏捷且速度驚人,閩南語「膨鼠」。
- 尾巴毛茸茸與身長差不多,會發出「卡戚-卡戚-」的聲音。
- 門牙會不斷生長,故必須吃堅果類或咬一些硬的東西以助於磨牙,因有儲存食物的習慣,常常迷糊忘記,間接替植物散佈、繁衍種子。
-
攀木蜥蜴
- 閩南語叫「肚定」是台灣特有種,屬日行樹棲性動物。
- 半年時間活動,半年時間冬眠。
- 領域性強,一山不容二虎,會做類似伏地挺身的動作。
-
夜鷺
- 具長腳的樹棲性鳥類,更是會使用誘餌釣魚的聰明水鳥。
- 晝伏夜出的夜行性水鳥,牠的叫聲「啾…啾…啾」。
- 爸媽呼喚夜晚不睡的小孩:「你這隻暗光鳥,都幾點了還不睡?」暗光鳥即是夜鷺。
-
黑冠麻鷺
- 鷺科鳥類,頭頂黑色冠羽而得名,台灣稀有留鳥。
- 常夜間活動,但最近白天亦可在公園、校園等綠化狀況較佳草地上發現。
- 被稱呼為「大笨鳥」是因為模樣滑稽且平時不會太怕人。
-
貢德氏赤蛙
- 俗名「沼蛙」、「石蛙」,叫聲似狗吠聲,故又稱「狗蛙」。
- 生性害羞敏感,受驚時「吱-」的一聲噗通跳下水逃逸無蹤。
- 體型碩大常被捕捉販賣,保育法公告後族群才又慢慢增加。